生鮮食材配送商,迎來了這個時代下的好風口。
食品安全和現代供應鏈上升為國家戰略
“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第 一個五年規劃,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根據規劃提出的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方針,國家對冷鏈物流產業從政策上給予了有針對性的扶持。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包括冷鏈物流在內的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將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九大把“現代供應鏈”寫進報告,強調“價值鏈”,將現代供應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冠以“現代”為供應鏈創新與實踐賦予了劃時代特征。
2017年8月16日,商務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8月24日,交通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加快促進冷鏈物流健康規范發展,保障鮮活農產品和食品流通安全,支撐產業轉型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出臺文件,為現代供應鏈的發展指明方向。
今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快構建跨區域冷鏈物流體系。在今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的“硬瓶頸”。同時,國家商務部和國家標準委也聯合召開會議部署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工作,建設農產品全程冷鏈系統,加強全國重點農業產區冷庫建設。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冷鏈專項規劃。
一系列冷鏈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無疑給食材配送領域的冷鏈物流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